首页 建议 正文

关于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来源:    2025-04-16 22:59:00

提建议代表:徐冬玉

关于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在当今社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事由

  《2024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以46862名青少年为对象,小学生抑郁检出率超10%,初中生抑郁率超过30%,高中生抑郁率超过40%。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处于爆发时期,中学生因受学业压力、手机、网络游戏、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导致他们厌学、休学,甚至是自杀等情况,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全社会应加强和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办法

  (一)发挥宣传媒体优势,通过多元化方式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消除公众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和鼓励公众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心理健康服务的专项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体系和用于建立中小学校从校外获取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支持体系等。如,对目前筛查出来的有心理危机预警的学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机构邀请专家定期到学校进行辅导,帮助其回归正常学习及生活。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家校医社协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因为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疏导学生心理健康上充当重要角色,在疏导孩子心理健康上,家校社应该协同联动,推动家校医社协同共育。

  (四)利用新兴技术优势,建立监测平台,健全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学校全员参与机制。一是利用监测平台,加大中学生心理状态普查力度,每年要对中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将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监测平台可以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能力。比如,通过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健全对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和督导,邀请心理学专家或资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危机干预能力。

  (六)探索利用元宇宙技术,创建虚拟心理健康辅导场景,辅助学校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如模拟社交场景、应对压力情境等,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更好地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同时,心理辅导老师也可以借助元宇宙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个性化的辅导服务。”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