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议 正文

关于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建议

来源:    2025-04-16 20:53:00

提建议代表:黄国庆、杨勋、叶晓健

关于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建议

  一、缘由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惠州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人607392人,占常住总人口10.05%。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老年人以及失能失智比例高趋势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提到,“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银发经济”一词也于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深度老龄化的到来,发展银发经济正当其时。银发经济体系既包括“为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也包括“备老”经济活动,涉及“衣食住行用、康养文旅服”等众多领域。于惠阳而言,通过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的银发产业,扩大产品和服务供给,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激活新消费市场,扩大消费规模,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二、理由

  一是百姓有需求。1962年到1973年这波婴儿潮出生的人口,从2022年开始陆续跨入老年门槛,并将在今后十年全部进入老年阶段。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及指标体系研究》预测,至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约为12万亿-15.5万亿元,届时将约占全国GDP的8.3%-10.8%。60后退休将对养老服务市场带来显著变化:60后总体规模庞大、养老支付能力大幅提升、消费观念更加新潮和开放,这些都将成为养老服务市场的坚实基础,有利于银发经济的发展。

  二是发展有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约有76万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养老”“老龄”“老年”等字样的企业,其中5年内成立的占54%。近年来,各大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企业纷纷进入养老市场,养老产业经营主体日益增加。从细分市场看,医康养服务、老年教育、老年住房、老年文化娱乐等细分市场逐渐形成发展,养老产业新业态崭露头角,功能性食品市场加速布局,养老金融热度不减。惠阳有良好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都是发展银发经济的优势,促进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旅居养老目的地。

  三是政策有响应。前年年底召开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遵循。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进一步细分银发经济业态,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2022年《“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更是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专章,提出集群化发展思路,规划布局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打造一批银发经济标杆城市。

  三、办法

  一是引导市场主体做好产品供给。要加强调研,对市场进行细分,做好产品定位。在借鉴国外模式的同时,结合本地文化、中老年人消费习惯,加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做好产品的本土化。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抢滩银发医用健康、银发美丽抗衰、银发智慧康养等经济全新赛道,支持本土企业布局银发经济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释放人才技术红利,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劳动就业模式,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高效经济需求。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银发群体网购快递、理财保险等智能支付领域,智能家居、线上教育等智能生活领域,医疗辅材、医美保健等智能康养领域,培育打造一流企业、领航企业,激活银发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产品售后服务,及时跟踪回访,提高中老年人对产品的满意度,增加中老年人的购买频率。一方面解决现阶段老年人吃饭、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聚焦新需求,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产业,回应百姓呼声。

  二是改善老年人消费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构建银发经济创新发展政策体系,在土地供应、资金引导、金融信贷、税费减免、人才支撑等给予有力支持。完善银发消费品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优化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规范。做好老年人消费硬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要大力发展上门服务,消除硬件环境对老年人消费的制约。应完善老年人消费的软环境,加快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建立老年用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体系,规范老龄产业市场的发展;推动公平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严厉打击涉老诈骗行为,强化日常监管。加大金融欺诈的打击力度,建立欺诈老年人的企业“黑名单”,畅通老年维权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是推动产品和服务向社区集中。支持国企、民企、创新平台和科技机构赋能银发经济,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培育打造具有向心力、辨识度的本土消费品牌。发挥各类展会作用,推介前沿技术、产品和服务。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拓展助餐、照护等服务,丰富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挖掘细分市场,优化娱乐健身、养老金融等服务,催生消费新增长极。逐步推动老年用品和服务向社区集中,可以更好满足中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例如,建立嵌入式、小型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设立展示平台和体验场所,方便老年人体验产品。此外,以社区为中心提供产品和服务,更便于年轻人获得信息,有利于加快“孝心”经济的发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