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人大代表李勉德:打破壁垒融合发展,把良井镇的城乡串珠成链
2025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今年惠阳两会上,如何加快城乡融合,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成为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良井镇是惠阳区的农业大镇,是广东省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72.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中,生态及农业用地占镇域总用地的80%,正聚力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振兴路。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强县域、做优镇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迈出惠阳新步伐。惠阳区人大代表、良井镇党委书记李勉德结合良井的实际,畅谈他对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的思考。
“良井是农业大镇,我们要拿出挑大梁的决心,走好富民兴村产业发展之路。”李勉德说,在一产方面,良井镇将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二产方面,良井镇将深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推动服装新城时尚产业集聚区建设;三产方面,以“良田美井,陌上原乡”为绿色低碳特色定位,深度融入全区美丽乡村廊道,推出良井全域旅游首开区。
良井镇的黄洞村和矮光村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李勉德从产业发展、治理机制、农村风貌等方面,围绕乡村振兴分享自己的见解。
关注到矮光村过去更重视传统一产,而二产、三产缺乏动能、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李勉德说:“去年,矮光顺利引进了花生油加工项目,既能起到稳定一产、活化三产的作用,也能推动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
在黄洞村,去年,这里试点推行了“撤组强村”的改革。此次改革一共撤销了6个村小组,为提升工作效能,村委又引进了三名年轻的返乡人才,把资源都聚合到了村委。李勉德解释:“这样做,一方面,是强化党在基层的引领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让全村的资源、资产统一起来,有利于黄洞村作为3A级景区核心区的下一步整体开发利用。”
良井黄洞水库。惠阳融媒朱伟华 摄
良井黄洞水库。惠阳融媒朱伟华 摄
对于乡村风貌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李勉德提出:“乡村要‘宜居’也要‘宜游’。”
这两年,黄洞村和矮光村共改造农房外立面319栋、建设小披檐213栋,整治“三线”3.4公里,提升改造道路4.3公里。去年,两个村被评为了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让乡村形态和肌理得以保护。
“接下来,我们会通过美丽乡村廊道的建设,把城与乡串珠成链,让两者互补短板、渐行渐近,打破城乡壁垒,实现融合发展。”李勉德说,既统筹完善镇村建设,按照“以城带乡”的思路,强化圩镇治理中心、服务中心功能,补齐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又在去年“三资”清理的基础上,通过“国企+”、强村公司等运营前置的模式,融入招商图谱。“城乡不仅要赢得‘面子’,更赚得‘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