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惠阳区营商环境的建议
提建议代表:陈智慧、江小梅、张志勇、陈创忠、彭惠美、刘瑞杰、刘奕辉、谢敏、曾远祥、赖美婷、叶晓健、郑昌明、董亚洲
关于优化惠阳区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缘由
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地方企业的高速发展,还能促进当地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产业就在哪里兴。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于惠阳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理由
2019年国务院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改善营商环境的组织领导,完善营商环境改善政策措施工作。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对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努力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营商环境具体办法,着力解决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地区营商环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2023年6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部署2023-2025年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形成一批吸引投资的标杆地区,这也成为惠州优化营商环境努力的目标。2023年10月,惠州落实省方案任务,细化工作任务,对省方案中的具体化、明确性的措施,不折不扣抓落实,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8条”,以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为惠州的一部分,惠阳区也在极力构建高质量政府服务体系,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自2022年起,惠阳区已全面启动实施数字政府2.0建设,逐步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构建线上线下高质量政务服务体系,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到2025年底,惠阳区将建立起整体推进、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管理体系和整体运行、共享协同、服务集成的数字政府业务体系,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管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的总体目标以及46项重点任务。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目标,我为惠阳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几点建议。
三、办法
(一)深化营商环境市场化改革。持续提升市场开放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优化企业退出机制,创造更为公平、宽松的市场准入退出环境。增强市场公平透明度,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平等保护机制,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强化对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化经营指导和行为监督,营造诚实守信的服务环境。健全企业主体引培生态,加快高能级企业培育,强化大企业引培,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促进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切实执行创新监管模式,加快数字监管平台优化和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建共享;在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柔性监管模式。
(二)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改革。纵深推进数字政务建设,拓展“一网通办”服务场景;积极推进同国家级、省级部门及相关平台打通,实现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异地联办”;聚焦数字社会建设,加快全区现有数字政务、企业服务平台数据归集、确权、共享,建立涵盖感知系统、决策分析、公共服务、指挥监察的营商环境综合管理平台。
(三)建设便利多元化的金融环境。一是丰富企业融资渠道,提供金融支持。通过政府、银行业协会引导,多渠道向企业进行宣传与培训,使企业了解目前可以采用的融资渠道。规范融资渠道的准入和管理,使企业真正可以利用到金融资金的便利。银行、证券、保险、投资、信托、小额信贷等方式综合运用,打通企业资金瓶颈。二是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鼓励银行业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保证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给予企业最大的贷款审批力度。对于优质企业、普通企业与低信用企业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政府组建融资担保集团,对生产经营正常、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进行正常续贷服务。三是规范金融服务体系,规范民间借贷,政府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从而建立稳健的金融秩序与金融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