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惠阳乡村揽胜 正文

惠州惠阳乡村揽胜之九:家国情怀 厚植象岭

来源:    2024-11-19 16:26:54

  

  驾车从淡水出发,从叶挺大道拐入惠阳区三和街道象岭村,便看到一座外形酷似一头大象的小山,山下田地与村庄交错,秋溪水从中蜿蜒流过,美不胜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象岭曾是惠阳沙梨的重要产地,每逢三月,千树万树梨花开,象岭种植的沙梨皮薄、汁甜、爽口、个大,是梨中上品,二十世纪初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象岭沙梨销售到广州、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是惠阳地区传统的出口商品,名列东江地区三大特产之一。

  绿水与青山相辉映,梨树和围屋相点缀,象岭村人文底蕴深厚,历代人才辈出,每一栋围屋的背后都彰显了象岭人的家国情怀,忠义两全。清乾隆年间,有为了照顾寡居的弟媳和四个侄子,建造两座围屋的叶显庭,古朴厚重的求水岭老屋记载了叶氏深厚的兄弟情义;还有在象山头部建造“牛郎楼”,因“发粟尝仓”而被授予“尚义风高”牌匾的叶天波,敦亲睦邻的良好家风在叶氏后人中代代相传。

  叶天波还是主导创办挺秀书院的重要人物,他带领着叶氏兄弟捐资银两,购置田地,这间始建于1760年的书院,不但培养了无数叶氏子孙,还培养了著名侨领叶亚来、反清义士叶匡、革命先驱邓演达、中共惠阳早期领导人叶文匡等先贤和革命前辈,它还是中共惠阳县第一个支部诞生地。

  1924年,叶文匡受广东区委指派回到秋溪乡领导农运和发展党组织,他将目光放在母校挺秀书院上,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发展了叶锡康、叶钦梅等进步师生以及叶辉、叶德武等农会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挺秀书院建立党小组。

  1925年,挺秀书院改为象山高级小学,并在4月份成立了惠阳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秋溪支部,为中共惠阳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1928年,象山高级小学改为象山乡村师范学校,在广东省委的关心下,林楚君、刘一燕、陈久止等共产党员作为教员先后前来任教,这个隐匿在山脚下的小小学堂逐渐成为党领导斗争的坚强堡垒和播撒革命种子的沃土,在此走出去的叶锡康、叶玉莲、叶全、叶文华、叶锋、卢伟如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和东江纵队的骨干,走上革命道路,点燃革命薪火……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挺秀书院几经风雨,数次易名,多次停办复办,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以全新的面貌“象山中学”重迎琅琅书声。

  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象岭村还设立了广东省唯一的税务烈士纪念碑。1945年,东江纵队为保证部队的经济供给,在牛郎径设立了税务站,税务人员在面对敌人的突袭时,他们视死如归,浴血周旋,最终因为敌不寡众而英勇牺牲。1987年,为纪念牺牲的税务烈士,惠阳县人民政府在原税务站旧址附近——今惠阳区三和街道办牛郎径建立税务烈士纪念碑,2019年,区税务局和三和街道办重新修葺碑体并升级扩建为税务烈士纪念园。

  硝烟散去,红色留存,先辈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象岭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时代发展潮流的推动下,惠阳区铆足势头,奋力向前,2020年,惠阳区打造的首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落户象岭村。随着工业园区和村庄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象岭村的变化日新月异,也为惠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