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大要闻 市人大 正文

架起群众“连心桥” 开启民意“直通车”

来源:    2024-10-14 16: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近年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基层民主实践理念,不断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为改革发展凝聚共识,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惠州大地开花结果。

  筑牢“桥梁纽带”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党委政府与万千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代表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得充不充分。

  2022年初,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惠州市十项民生实事项目探索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并在全市县(区)、镇同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闯出了一条以实施人大代表票决制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新路子。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实现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的实践运用,也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项创新实践。“这张民生实事项目表决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强烈感受到了履职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参与投票的市人大代表感慨到。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自2020年开设代表建议办理资金项目以来,共推动解决122个群众亟需解决又缺乏预算支持的“愁、难、老、小”问题。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落成,让代表建议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保障代表知情知政,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质量,紧紧依靠代表做好人大工作。

  建好联络站 架起“连心桥”

  民心所聚是发展。如何更好贴近“民生民心”,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离不开汇集社情民意的平台和载体。

  2023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在我市召开全省粤东片区代表联络站建设交流座谈会。“夯实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发挥代表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活动后表示。

  听民情、传民声、解民困。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全市设立代表中心联络站,目前建成290个规范化代表联络站,构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阵地网格化体系,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100米”。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1月以来,惠东全县各个村委会门前、村里的宣传公告栏多了一张制作精美的海报,海报上印着代表的照片和一个二维码。这是惠东县人大常委会搭建“码上找代表”线上联络站平台,方便群众就近就地联系代表、反映情况,真正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服务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高效发挥代表作用,2024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督办代表提出关于建立市人大代表“惠快拍”工作机制的建议,在我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设立人大代表“惠快拍”平台,为探索人大有效监督新路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群众“金点子”搭上立法“直通车”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

  “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共5家,每部法规立法中最少4次到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群众意见。”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机关与民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除了能“自下而上”当好“传声筒”,收集民众意见,也能“自上而下”当好“解说员”,吸收引导基层群众参加讨论,让群众的“金点子”搭上立法“直通车”,在讨论中把征求意见的过程变成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的过程,营造法律法规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民意渠道的畅通,让人大代表收集表达民情民意的渠道更加广阔通畅,也让群众呼声愿望变为现实的效率显著提升,展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落实的生动图景。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大到国家立法、小到群众“急难愁盼”,民情民意通过人大代表、代表联络站传递,通过立法加以保障实现,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生动体现,也为我市人大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