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惠阳区内农产品内循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建议代表:陈锡武、林晓宏
关于促进惠阳区内农产品内循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缘由
惠阳区历来是湾区农产品主要产区之一,全区共有43家农业龙头企业、335家农民合作社、27家示范家庭农场,农副产品丰富多样,产品涵盖蔬菜、粮油、水果、家禽、水产品及副食产品,2021年惠阳区生产蔬菜总产量49.92万吨,水果总产量4.62万吨,水产品产量0.63万吨,粮食总产量4.2万吨,完全能满足区内党政机关、学校饭堂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且主要集约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产品质量有保证。但区内农产品销售难题一直是农业产业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令农民与农业企业深陷其中。遇到农产品成熟高峰期,一方面,农民没有更多的渠道快速消化田间时令蔬菜与瓜果,只能眼看着损耗在田间;另一方面,农产品大量上市期间,农业企业各自为解决销售难题只能相互杀价,许多采购商也会趁机压低农产品价格,导致农民面临卖与不卖都是亏的的两难局面。
二、理由
(一)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统筹农业生产与销售两大难题,全面推进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离不开政府在农业产业上的帮扶与调控,充分发挥政府调节市场的作用。以销带产可有效倒迫农业产品实现“量”到“质”的转变,促进农业产品标准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需要。
(二)促进惠阳区内农产品内循环,是解决区内农产品销售难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惠阳区内近些年大中型企业的不断落户,截至2021年惠阳区常住人口96.69万人;2021年末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318所,在校学生21.4926万人,编制教师11383人;2021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501间,区直卫生医疗机构5间,乡镇卫生院6间;全区现有行政事业单位529家,实有编制13927人。基于上述数据分析,惠阳市场潜在目标客户数量众多、且整体规模庞大,服务人口基数大,同时市场消费能力持续提高,促进惠阳区内农产品内循环,在区域内建立流通渠道,实现“物美价廉,就近销售”,是解决区内农产品销售难题的有效途径。
三、办法
(一)建议由各镇乡村振兴办统计区域内较有规模的种植户,掌握产销问题的农作物品类、价格与体量;建立各镇乡村振兴农产品帮扶群,与镇企业办联动,联络镇域内各大中型企业,推荐各镇帮扶应季农产品,鼓励镇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优先使用区域内农产品。
(二)建议由区供销社统筹,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主体多元、共建共享的原则,创新打造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服务网点,打造“惠农供销”品牌。惠阳供销社可充分发挥目前已建成1个惠州市惠阳区供销社助农服务综合平台,11个镇村助农服务中心等网点资源优势,联结全区43家农业龙头企业、335家农民合作社、27家示范家庭农场及广大农民等上游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链单位,串连全区102个村集体,打造农副产品产、工、储、运、销闭环管理集约化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全区、全市乃至大湾区大型团体单位提供健康后厨解决方案,为连锁餐饮/商超、企业会员及家庭提供健康食材。
(三)建议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内绿色优质农副产品内循环为核心,区政府出台相关文件细则,充分发挥政府调节市场的作用,鼓励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优先食用本地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