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质量推进种子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建议
提建议代表:古幸福、陈锡武、邱松贵、凌国扬、张占冠
关于高质量推进种子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建议
一、缘由
当前我区水稻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工作投入不足,推广体系弱化且不完善,离当前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一)农作物良种示范推广经费缺乏
纳入财政预算外,区、镇(街)两级农作物良种示范推广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很难高质量推进良种示范推广工作。
(二)农作物良种示范推广体系建设不健全
由于各镇级的农技站或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没有农作物良种示范推广经费,很少开展良种示范业务,不少基层农技员常被抽调至其它办公室开展非良种示范推广工作,因此,农作物良种示范推广体系在镇一级出现削弱和断层。
二、理由
(一)农业种质资源是推动现代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性资源。它本身拥有的遗传信息、生命特性、隐藏价值等具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不可人工生成等特性,一但灭绝,消失在我们世界中,只能成为人们脑海中的回忆。作为本地区颇具盛名地方传统特色农产品淡水沙梨、秋长八月豆、沙田桔塱茶、红头葱等,是惠阳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的变化,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很多地方品种迅速消失,目前,部分特色农产品正面临着走向消亡的困境。如象岭村沙梨树只剩不足10株,所剩下的梨树也是歪歪扭扭的,枝桠较细,上面长了霉菌,沙梨树也不结果,偶尔有结果味道也不好,淡水沙梨种植已经衰落难寻淡水沙梨踪迹。
(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我国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惠阳区历来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省级优质水稻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2022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0.21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86万亩,占57.4%,平均亩产375公斤,总产2.2万吨。水稻作为我区第一大粮食作物,高质量推进优良品种推广,对于提高水稻单产和品质,保障我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区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以农技推广体系为依托,大力推广水稻良种良法,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每引进示范推广的水稻良种20个以上,主推品种有南晶香占、19香、粤禾丝苗、泰丰优208、软华优金丝、野香优莉丝等优质稻品种。由于其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全区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9%,其中南晶香占、19香、象牙香占等优质稻品种近3年就推广5万亩以上,成为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推广品种,为惠阳粮食生产创造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每年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面积均达2万亩以上,占水稻播种面积的25%,并通过示范带动全区开展,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办法
(一)建议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将淡水沙梨、秋长八月豆、沙田桔塱茶、红头葱保护工作经费纳入今后5年财政预算,在种质资源保护、种植、种苗培育、种质资源圃建设等方面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每个品种每年10万元。
(二)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把主要农作物良种示范推广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水稻良种引进试验、展示繁育和示范推广,助推农户科学选种,为粮食生产提高良种支撑。由于每年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数量多、调种花费大,良种示范推广从播种、管理、调查到组织观摩、收获、推广,环节复杂、用工多、费用高。应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每年不少于50万元的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及示范推广经费,主要用于建立稳定的农作物良种示范展示及繁育核心基地,通过基地集中引进展示繁育推广主要粮食作物及特色农作物优新品种,搭建示范参观交流的平台,形成“引进、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一体化核心示范区,高质量推进全区农作物良种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