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惠阳乡村揽胜之二:秘密大营救在茶园
茶园村,一个坐落在惠阳秋长街道西北侧的古朴村落,古色古香的客家围屋错落有致,漫步于村子里,感受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的田园生活,而在70多年前,一场被茅盾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在这座静谧的小村庄里悄然上演。
时间回溯到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受困其中,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立即展开了营救工作,安排滞留人士分水陆两路离开香港,其中一路经宝安、惠阳到龙川转送至大后方或敌后抗日根据地,疏散了茅盾、邹韬奋、张友渔、廖沫沙、胡风等200余人。茶园村依靠坚强的党组织、较强的抗日武装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成为大营救的重要决策地和三大中转站之一。
第一批到达惠阳的茅盾夫妇等人在茶园村隐蔽居住了约半个月时间。茅盾夫妇到达茶园村的当晚,在附近的一间停工的糖寮歇脚,等待交通员联络消息,茅盾在之后的追忆文章《脱险杂记》中提到这间糖寮“满屋子糖香”。第二天,茅盾夫妇、叶以群、廖沫沙、胡仲持在交通站站长叶汉生的安排下转移到位于台岭围的茶园村支部书记叶锡仁家。据叶锡仁妻子黄月容回忆,茅盾等人的食宿由叶锡仁负责,茅盾的妻子为表示感谢还送了她一条亚麻色围巾。
其他陆续来到茶园村的文化人士分散隐蔽在党员和其他村民的家中,由于茶园村为客家人聚居地,建筑以围屋为主,外观气势宏大,内里雕梁画栋,四边角楼高高耸立,具有极高的防御性,茅盾形容嗣前新居、榴兆楼等客家围屋“建筑的格式宛然是一座堡垒”。
70年过去了,茶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位于台岭围附近的百年客家围屋松乔楼也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摇身一变成为古色古香的民宿——秋长谷里,成为茶园村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
香港秘密大营救保护了中国一大批文化精英,保护了中国的“文脉”,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义深远,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茶园村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惠阳为赓续历史文脉,挖掘、保护红色旧址,用活红色资源,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2021年10月28日上午,“香港秘密大营救在惠阳陈列展”开展仪式在当年中共前东特委、惠阳县委活动据点茶园村日新小学旧址举行,惠阳区把其打造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平台,成为对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