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惠州市惠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2022年3月2日惠州市惠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惠州市惠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议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运忠
大会主席团:
本次会议期间,代表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向大会提出议案。截至大会规定的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时间3月1日下午5时,大会秘书处收到1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共7件,内容涉及我区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其中,财政经济方面1件,城建环保方面1件,科教文卫方面1件,农业农村方面4件。这些议案涉及面广、质量较高,必将为惠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深度融深融湾,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惠州市惠阳区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注意事项的有关规定,议案审查委员会对代表联名提出的7件议案进行了认真审查研究,认为刘慧婷等11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淡水河综合整治工作的议案》符合议案的基本要求,建议将其定为本次大会议案。另外6件议案,经商领衔代表同意,改作建议提出。
议案审查委员会认为,淡水河是惠阳人民的母亲河,抗战期间一度成为物资运输的生命线,既是生命之河,又是文化之河,现在又发挥着流域供水、灌溉以及排洪的重大功能,是城市景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文与自然深度结合的自然空间。近年来,区人大将淡水河的污染整治作为重点督办的工作之一,敦促政府高度重视淡水河的整治保护工作,淡水河水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和防洪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随着沿河两岸城市建设的高速扩张,淡水河泄洪能力下降,沿河流域存在较大的洪灾隐患,也使得沿河两岸土地使用价值无法得到体现,更无法展示其应有的沿河自然生态景观功能,影响了惠阳山水相依、生态优美的城市形象。因此,加快推进淡水河综合整治工作非常必要和迫切。
议案审查委员会认为,加快淡水河综合整治工作,是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深度融深融湾的具体行动,是全区人大代表的深刻关切,更是全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对城市发展的新期待。为此,建议区人民政府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期分段实施的工作思路,把淡水河综合整治工程做成惠民工程和幸福工程。具体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合力推进工程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立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把淡水河综合整治列入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成立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和工程督导督查等各项制度,统筹推进淡水河综合整治工作。
二是做好防洪排涝规划,提高惠阳的水安全保障。要综合考虑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因素,将淡水河综合整治纳入城市空间规划,遵循防洪排涝安全,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高标准完善排水防涝设施,科学、合理兴建堤防、水闸、排涝站等配套和附属工程,多举措加强水安全体系建设,保障防洪排涝安全。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建设自然与人文协调发展的城市河道景观体系。在保护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一方面,将河道两岸的路网规划和景观打造融入其中,加快推进半岛滨水公园、体育文化公园一期升级改造,滨水公园至坪山河慢行步道连接工程,把淡水河建设为惠阳人民的休闲娱乐康体的幸福空间。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淡水河流域丰富的文化沉淀,把沿线淡水古城等人文景点串联起来,推动建设有惠阳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带,打造有文化气息、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之河”。
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收到的代表建议,会后将由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按规定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