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0-1954)
(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产生
根据《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规定,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名额:50万人口以上的县,300-500人;建国初期,惠阳县人口为73万多人,代表名额300-500人。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参加单位及代表名额之分配,由县人民政府决定。代表的产生:1.农民的代表,由乡(行政村)农民代表大会或农民大会选举产生,也可由区或县农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2.县人民政府的代表,由县长、副县长等担任。3.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驻县的各机关及部队的代表,由各党派、团体、机关及部队自行选派。4.其他方面的代表(社会开明人士、华侨等)由县人民政府决定邀请。
代表资格: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赞成共同纲领,年满18岁之人民,除患精神病及剥夺公民权者外,不分民族、阶级、性别、信仰,均可当选为代表(后依据土改法规定,经土改评为地主阶级者,不得享受政治权利3年,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不能当选为代表)。
(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0年4月23-25日在淡水镇奕新楼举行(这次会议与淡水镇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惠阳县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联合举行)。出席会议代表533人。其中,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364人、淡水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50人、县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19人。
会议中心议题:生产渡荒,准备今冬土地改革;肃清匪特;完成公粮、公债、税收;稳定金融;文化教育和发展交通、建设市政。
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县长王舒作的《施政报告》和县委书记张华基作的《目前形势报告》。
会议通过了六项决议。1.全力生产渡过春荒,准备今冬土地改革。2.肃清土匪特务,粉碎谣言,巩固地方治安。3.完成公粮、公债、税收三大任务,克服财政困难。4.严禁港币使用,杜绝走私出口,稳定金融。5.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工农文化水平。6.发展交通,建设市政,注重公共卫生。会议还通过了《惠阳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告全县同胞书》。
会议选举产生了由王舒为主席,彭东海、陶陶然为副主席,李少霖为秘书和13名委员组成的惠阳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了王舒为主席、李少霖为副主席的惠阳县生产渡荒委员会。
会议收到书面提案110件,批评与建议16件。
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一次会议 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1年3月26-29日在惠州东江人民戏院举行。出席会议代表350人。
会议中心议题:1.1950年工作总结与1951年施政纲要;2.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运动;3.开展生产运动和加紧国防建设;4.贯彻土地改革。
会议听取并讨论了中共东江地委书记梁威林作的《关于目前的形势与镇压反革命》的专题报告。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县委书记黄中强作的《关于土改和春耕渡荒问题的报告》和县长王舒作的《一年来施政工作与当前任务》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惠阳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分为四部分,主要内容:1.抗美援朝;反对美帝侵占我国领土台湾;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2.稳步加快,充分发挥全县人民力量,争取今冬全部完成土地改革。3.坚决执行中央惩治反革命条例,在我们的土地上彻底消灭反革命分子。4.春耕生产与渡荒,是当务之急,要求不荒废一寸土地,不饿死一人。会议还通过了《惠阳县人民爱国公约》和《惠阳县人民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宣言》。
会议选举产生了惠阳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21人。王舒为主席,廖雨青、叶润明为副主席。
会议收到书面提案93件,批评与建议113件。
第二次会议 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1年11月5-10日在惠州东江人民戏院举行。出席会议代表363人,列席16人。
会议中心议题:1.总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完成全县土地改革;2.当前的中心任务:秋征和冬耕生产。
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委书记黄中强作的题为《一年来惠阳土地改革情况及今后工作》和县长王舒作的题为《半年来的工作和今后任务》两个报告。会议期间,东江专署专员叶锋作了讲话;中共东江地委宣传部卓扬部长作了题为《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1.关于王舒县长《半年来的工作和今后任务报告》的决议;2.关于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决议;3.关于中共惠阳县委书记黄中强《一年来惠阳土地改革情况及今后工作报告》的决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惠阳县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47人,王舒为主任,叶润明、廖雨青、李伯棠、文伴为副主任,吕平为秘书。
会议收到书面提案601件,批评与建议164件。经审查提案委员会整理合并后为提案231件,批评与建议20件。
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2年1月15-17日在惠州东江革命干部学校礼堂举行。出席会议代表318人(7名被取消代表资格,缺席2人),列席65人,来宾5人。
会议中心议题:1.继续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做好春节拥军优属工作,迎接军队转业建设;2.大张旗鼓开展全县人民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即“三反”)运动,完成增产节约的伟大任务。
在预备会议上,刘傅源作会议筹备工作报告;廖雨青副主任代表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黄靖宣布7名被取消代表资格名单。
会议期间,代表听取并讨论了东江专署副专员刘宣作的《目前形势与任务》、东江专署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骆维强作的《关于增产节约和三反问题》和东江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志远作的《转业建设》3个报告。会议为解除代表们的思想顾虑,大胆检举揭发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会议规定小组讨论时,区乡干部代表回避,不得参加小组讨论,由第二届二次常务委员会47位组成人员(或另派人)主持讨论。并规定,代表们可越级报告,可以不署姓名。
会议通过了两项决议:1.关于动员全县人民迎接军人转业建设并做好春节拥军优属工作的决议;2.关于开展全县增产节约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完成全县增产节约任务的决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惠阳县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
会议没有收集提案。
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3年4月1-4日在惠州东江人民戏院举行。出席会议代表501人(开幕时出席代表429人,农民代表缺席56人),列席52人。
会议中心议题:在土地改革胜利的基础上,稳定各阶层人民的生产情绪,开展爱国增产运动。
会议期间,中共惠阳县委第一书记黄中强作《结束土地改革,转向生产运动》的报告;县长李公堂作《在土地改革胜利的基础上开展生产运动》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4项决议:1.关于结束土地改革转向生产运动的决议;2.关于开展农业爱国增产运动的决议;3.关于互助合作运动的决议;4.关于加强生产领导的决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惠阳县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31人,主任:黄中强,副主任:李公堂、廖雨青、黄盘莲(女)。
会议还通过了由会议主席团提名,13人组成的惠阳县选举委员会。